• 舞曲 会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录音词大全 >> 政府部门解说词 >> 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解说
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解说

作者:爱购录音网,来源:www.aigou9.com,发表时间:15-03-10 08:37:10,
老司城位于永顺县城东19公里处的灵溪镇司城村。这座古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城、老司城。土司时期,福石城是古溪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十分繁华。百姓流传,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清贡生彭施铎作《竹枝词》赞“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老司城位于猛洞河漂流景区上游,这里是自唐、宋、元、明、清朝代以来留下的众多古文化遗址,也是湘西历代土家族土司王经营了八百多年的历代古都。千年祖师殿、彭氏宗祠、摆手堂、古墓葬、石坊、石碑等地上地下文物遍布,是一座天然的土家族“露天博物馆”,是一处寻幽觅古揽胜的旅游胜地。这座古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城、老司城。土司时期,福石城是古溪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十分繁华。
百姓流传,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清贡生彭施铎作《竹枝词》赞“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老司城留存遗址很多,现成为游客、专家、学者了解研究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珍贵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等。老司城是800多年土司辖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古长城专家罗哲文等誉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和“全国保存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保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老司城与凤凰古城、里耶古城共同被评为湘西旅游经济圈中的三块金字招牌。

老司城是800多年土司辖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古长城专家罗哲文等誉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和“全国保存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保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老司城遗址分布有宫殿区、衙署区、居住区、墓葬区、宗教祭祀区等遗址区,遗址区内尚存祖师殿、皇经台、玉皇阁、古墓葬、古街道、古城墙、牌坊、铜钟、石马、若云书院等遗址,是湘、鄂、渝、黔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民族文化遗存,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土司制度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世袭首领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湖南永顺县属于土家族地区,这一地区的土司制度始于五代,初为竭糜制度,发展于宋,完备于元、明两朝,由竭糜制度发展成为土司制度,终止于清雍正六年,长达800余年。
茂树翠竹掩映中的老司城遗址上,木为墙柱、黛瓦盖顶的典型土家族老民居依然错落有序。土司内宫、寝宫、乐宫、地宫、御街和城墙、城门、烽火台、摆手
祖师殿
祖师殿
堂、演兵场、土王祠、祖师殿等遗址显示出的建筑格局,隐约让人感到古城昔日的气势与辉煌。

老司城简介

老司城为溪州土司的故都,溪州土司从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彭瑊成为溪州刺史开始,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至宋、元、明、清,历时818年,世袭27代,共35位土司王,鼎盛时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而且从未中断过,这种统治历史之久,在国内其他少数民族中是少有的。
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以东19.5公里的灵溪河畔,地属灵溪镇司城村,为永顺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彭氏司治始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溪州之战后,溪州刺史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达成和平协议,并立盟约于铜柱,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接受朝廷改土归流政策,土司政权和平移交,形成了长达800余年的区域自治制度,经历9个朝代,世袭28代35位土司。鼎盛时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曾呈现出“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繁华景象。老司城是土司统治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土家族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的中心。鉴于老司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领导及专家高度重视,亲切关怀,2001年6月,老司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老司城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1年1月,老司城遗址被中国社科院入选为“2010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同年3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亲临老司城考察。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先生自1994年以来先后四次考察老司城。
老司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地表上保留了体积庞大的城墙和建筑废墟。1995年至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永顺县文物局,先后5次对老司城及外围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基本上探明了城内宫殿、衙署、宗教、宛墅、街巷、土司墓区及外围其他遗址的分布情况。现遗址区内保存有祖师殿、玉皇阁、皇经台、土王祠、摆手堂、古墓群、古街道、古城墙、地下甬道、烽火台、“子孙永享”牌坊、碧花山庄、钓鱼台、观猎台、德政碑等历史遗迹;通过考古发掘,进一步揭示了老司城的文化内涵,为《老司城遗址本体保护维修工程方案》、《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考古证实:老司城遗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张忠培、徐光冀、刘庆柱等4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先后到老司城遗址考察后认为,老司城遗址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的古文化遗存,它既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静止的文物,又是活着的文化;既是独立的考古遗址,又是复合的遗产体系。其完整地体现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传统,为研究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家族文化、政治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土司文化提供了独特见证;完整地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载体;完整地见证了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典范,是民族区域自治成功案例,为研究土家族的传统民族文化、乡土文化提供了实物例证,为探讨当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之道提供了难得物证。同时,老司城遗址与周边清奇的山水融为一体,体现了文化与自然紧密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极具多元立体展示。[1] 
老司城历史

唐天授二年(690年)置州,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建城。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官兵对进犯东南沿海的倭寇屡战不胜,年仅19岁的永顺土司彭翼南和保靖土司、广西兵等赶赴江浙,两次合击,即斩杀并俘获入侵倭寇2200余人,令敌闻风丧胆,受到朝廷嘉奖,赐服三品,并授昭毅将军等,《明史》誉之为“盖东南战功第一”,为平息横行沿海地区的倭患、保卫祖国的统一和安定立下了载入史册的显赫功勋。
雍正初年,清廷国力强大,为实现天下一统,加强边远地区的中央集权管理,对西南诸土司实行“改土归流”。清雍正六年(1728年),永顺土司彭肇槐自动献土,皇帝诏谕,改为流官,带着子孙离开湘西,回江西祖籍地方立户,迁府于上游的颗砂,延续了9个王朝计818年的永顺土司政权终于宣告结束。从此,老司城逐渐冷落萧条。
2001年6月,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老司城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为配合遗址本体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0年9月启动了老司城第四次考古发掘。目前已调查老司城核心区域20余平方公里,新发现土司时期遗址20多处,包括烽火台、军事关卡、土司庄园、古墓群、宗教遗址、石刻题铭等,对军事设施、宗教中心、墓葬区、休闲区、王族封邑的空间分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留存遗址
编辑

综述

老司城留存遗址很多,现成为游客、专家、学者了解研究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珍贵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等。
祖师殿

祖师殿位于老司城太平南麓,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重建于明代。正殿柱大数围,上架木枋处无斧凿痕迹,相传为鲁班显灵所建。此殿占地58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长17.5米,宽13米,高20米,全木材结构,永34根大柱支撑屋顶。柱础用双曡圆鼓式,殿脊殿檐是图案精致的陶砖陶瓦。殿中金柱前,砌有神龛一座,上供“祖师”神象。殿宇斗拱雄伟古朴,梁架结构颇为特殊,是土家族地区颇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师殿室内情景
祖师殿室内情景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位于司城中心,,在土司“寝宫”的后面,内供历代土司的牌位,有精美的木雕像,各具神态,槢槢如生,还收藏了历代土司制定的三纲五常法谱。为明代完历十九年(公元1591)第24代土司彭元锦任宣慰使时所建。从祠堂大门直到正街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官道,要经过四个平台和五段石阶梯三十余个石级,逐步高升显出一种威严的气派。祠堂门口有一对石鼓,估计每只至少重五千斤以上,民间传说是土家族古代英雄哈力噶巴从离此百多里的五官坪一只手提一只提到司城来的。祠堂前还有三棵古老的桂花树,据说是土司时代栽植的,现在这些桂花树依然葱茏,每当八月桂花盛开时节,司城处处桂花漂香。
翼南牌坊

翼南牌坊位于司城南面紫金山和若云书院的雅草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子孙永享”四字
翼南牌坊
翼南牌坊
,系为表彰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又功而立。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仅十八岁的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五千土兵奔赴江浙一代抗击倭寇。土兵善使钩刀,队列灵活,骁勇善战,王江径一役歼敌一千九百余人,明史称“自有倭寇以来,东南用兵未有逾此者,此其第一功云”,立“子孙永享”牌坊以昭纪。
土司德政

土司德政碑立于司城衙署遗址左侧,由青石雕凿而成。碑高2.74米,宽1.2米,腹背刻字,上有石帽盖顶,旁扶石柱。此碑是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2月永顺土官为永顺等处宣慰使彭泓海歌功颂德而建。碑头篆书“甘棠遗爱”四字。正碑两侧有一对联:“一片石铭恩德厚,千秋歌颂山河新”。正中刻有“钦命世镇湖广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都督府致仕恩爵主爷中涵德政碑”。碑文记述了所辖58旗、380洞军民怀念彭泓海之德政以及“尝闻恩可结民心,不能使民心之不忘记,功可显当时,不能使后世之取法”的土司统治信条。
土司古墓

土司古墓群多集中于司城紫金山、雅草坪、帕桶湖三个地方,其中
土司古墓群
土司古墓群
以紫金山最多。据勘察,紫金山一处共有土司王及其贵族坟墓109座。彭福石冲以后的土司、土官及其眷属,都分别埋葬在这里。古墓的规模大小,视其官爵而定。从已挖开的30多座古墓来看,基本形式是用土砖拱成半圆形,墓前有石人石马,四周筑有围墙,进出必经铁门。墓室四壁上刻有精美的花草图案和龙凤图案。棺材系楠木、梓木做成,用土漆漆成乌黑色,并用铁钩悬挂在石室之内。随葬器物也极为丰富,有金花、金譬、发插、耳环、莲蓬等金银饰物,还有各种玉器等。明代一些名土司彭显英、彭冀南等人的坟墓至今尚保存完好。古墓群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报世遗
编辑

6月9日,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2中国文化遗产日·相约老司城”系列活动在湖南湘西永顺县举行。[2] 
这一天近千名专家、学者、志愿者和土家儿女们身着节日盛装,欢聚司城河畔。现场演出的毛古斯舞、摆手舞、哭嫁歌等土家族原生态歌舞,仿佛把人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老司城架构

在“2012中国文化遗产日·相约老司城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老司城遗址考古队队长柴焕波向来宾公布了永顺老司城截至目前的最新发掘成果。
经过勘探和局部发掘,基本确定了宫殿区主体建筑和主干道的大体位置和轮廓;
通过宫殿区西城门的发掘,不仅确定西门道下与右街的卵石街道相接,上与宫殿区的主干道相连,是宫殿区遗址的中枢,还发现了用卵石砌成的西门过道平台、红砂岩石条砌成的台阶与城门楼建筑等丰富的遗迹;
通过清理南城墙区域,清晰地呈现出城墙、卵石环城道路、环城墙内侧排水系统、水沟上的石桥、城内建筑护坡等丰富的遗迹,基本弄清了这一区域遗址的基本结构;
通过对宫殿区东南部遗址区的进一步的发掘,建筑墙体、道路、水沟互相叠压,揭示了不同时期的多次建筑过程;
通过对南城墙的解剖获得了城址建筑年代的重要证据。表明在明代早期修建宫殿城墙以前,老司城就已经有很长的居住历史,并且有高规格建筑的存在。地方史志上彭福石宠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修建老司城的记载,很可能是信史;
通过紫金山墓地进一步的发掘与清理的结果显示,整个陵园的地表由墓葬封土、拜台、“八字”山墙、花带缠腰过道、南北神道及石像生、照壁等遗迹组成,这一发现对于复原明代土司王室陵园整体面貌具有重要价值。这次发掘出的彭世麒夫妻合葬墓结构完整、制作精致、装饰华美,堪称明代土司陵墓的精品之作。墓地新出土的彭世麒墓志铭,还是研究土司社会的珍贵史料;
通过再次专题调查发现土司时期的各类遗址已达60多处,包括烽火台、军事关卡、土司庄园、古墓群、宗教遗址、石刻题铭等等,对老司城相关遗址的内涵和空间分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通过对九龙蹬古城堡、龙潭城等重要遗址的调查与试掘,在对于土司早期史迹的认识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
考古成绩

据了解,老司城遗址到目前已出土、采集、征集各种文物6680件,包括石质建筑构件101件,砖类1294件,瓦类402件,釉陶器927件,瓷器3686件,铁器260件,骨角类器10件。宫殿区出土的动物骨骼种类有虎、豹、熊、狼、鹿、麂子、中华鳖、贝类等20余种。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组组长郭伟民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对永顺老司城遗址的核心价值作了进一步的完整阐述:
以老司城为核心的考古遗存是中国土司制度的见证,全面地反映了湘鄂黔地区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老司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人文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考古遗址。以老司城遗址为核心的考古遗存集中体现了湘西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土司王朝统治的古都;“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的流传;史书“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清贡生彭施铎《竹枝词》“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的描写,都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而进一步得到印证。
申遗

自2010年9月老司城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录以来,保护、研究、展示工作得到国家各级文物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等先后深入老司城考察。张忠培、徐光冀、李伯谦、刘庆柱、王景慧等40多名国内外资深文物专家多次亲临老司城指导,就老司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要求该县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规划、建设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派出专家实施老司城遗址考古清理、规划编制等工作。
而永顺县也始终坚持“原生态、原遗址、原文化、原居民”的保护原则,扎实推进老司城遗址的保护工作。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规划先行,邀请中国文研院、省考古研究所等国内权威编制单位,编制老司城遗址相关规划方案24个,其中已获国家级批复的4个,通过省部级评审、正待国家级审批的8个,通过省级评审的2个,通过州级评审的3个,正在编制的7个。
二、突出考古发掘。筹资对老司城遗址进行了第4次、第5次保护性发掘,对老司城土司沿革及土司制度有了新的研究,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拓宽了视野。
三、狠抓环境整治。2010年以来,永顺县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老司城文物本体保护、配套设施、基础设施等项目,基本完成了一期文物本体保护工程、老司城旅游公路、公路两侧绿化、周家湾安置区工程、遗址核心区搬迁安置补偿、特色民居改造;开展了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铜柱广场、土家祠堂、入园标志6个项目选址、地勘、规划设计、地类调查、征地工作;常年开展整治违章建筑、电鱼毒鱼、采石打砂、乱砍滥伐等行为,安排30个公益性岗位负责环境卫生,老司城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四、加强考古发掘研究。通过考古发掘,揭示了老司城遗址重大考古价值。2011年8月与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吉首大学联合举办首届“中国土司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提交了研究老司城和溪州土司的论文23篇。
永顺县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要求,制定了《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和申遗工作步骤,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湖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老司城申遗工作。省委书记周强要求把老司城遗址作为湖南省的一张文化竞争力新名片来打造。省长徐守盛指出,老司城遗址是极为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瑰宝,一定要保护管理好、规划建设好。2011年3月,省委常委、现任副省长郭开朗率领由老司城遗址考古队队长柴焕波、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组组长郭伟民、永顺县委书记李平等组成的湖南省文化遗产考察团,赴秘鲁马丘比丘、意大利庞贝古城等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2011年7月,成立了湖南省老司城申遗领导小组,在省文物局设立申遗办,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任办公室主任。2011年11月永顺县召开了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并选派省文物局江文辉副局长来该县挂职,专抓老司城申遗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加快老司城保护立法工作,成立了以县人大主任刘纯玺为组长的立法工作组,从县直相关单位抽调了6名有丰富工作经验、法律政策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组成写作班子,集中脱产办公,制定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办公场地和工作经费,立法工作有序推进,现已完成立法文本初稿。
路多远

随着1995年被发现以及考古专家的不断调查发掘,老司城遗址这一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的古文化遗存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其独特的核心价值,让它从湖南众多的历史遗址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截至目前已有世界遗产41处。其中文化遗产26处、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处、文化景观3处。而湖南省仅有自然遗产2处,即武陵源和莨山。
湖南省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文物工作在全国有地位有影响,深受国家文物局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可至今没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省文物局开展了扎实的调研工作,认为湖南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在资源非常丰富,如永顺老司城遗址、凤凰古城、侗文化古建筑群等。
2011年8月,省文物局邀请国内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老司城遗址,召开了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们认为,鉴于老司城遗址显示的政治制度、文化内涵、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原始、完整、独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力大、优势明显,前景乐观。
相关专家及申遗小组认为,对照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关于文化遗产的6条标准,老司城遗址符合其中的4条:
世界遗产标准(i) :创造精神的代表作。
老司城是土司制度的物化载体,土司制度创造了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对人类创造精神和智慧有独特贡献。
世界遗产标准(iii):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老司城遗址是土司在一定时期其管辖范围内特殊制度下的产物,是土司政治文化传统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独特见证。土司政治文化传统在宋、元、明、清四朝对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世界遗产标准(v):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扭转的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易损。
该景观见证了持续600年成功的山地开发实践,显示了老司城遗址崇尚自然的建造观念,是封闭山区环境中利用改造有限的土地来维持一个完整地方政权的杰出范例。该文化景观在持续的建造过程中,丝毫未影响自然美景,最终体现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景观格局。
世界遗产标准(vi):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文化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老司城遗址的核心价值与中国特有的“大一统”政治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江文辉提出,老司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工作目标是2012年进入国家文物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实现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力争2015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现湖南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公告:本站承接叫卖广告录音、门面广告宣传录音、地摊叫卖录音、大甩卖广告录音、广告录音制作等业务,有需要做录音的请联系爱购录音网的站长。QQ:1004228500,电话:18637304100,微信号码:18637304100 22名专业男女录音师任你挑选!欢迎来本站查看及试听录音样本。
温馨提示:如需制作广告录音请加我们的站长QQ:100422850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返回顶部】
 
24小时点击排行
网站地图|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